在linux中,上下文又叫CPU上下文,是CPU运行任何任务前,必须依赖的环境,包括CPU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;而上下文切换就是先把前一个任务的CPU上下文(也就是CPU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)保存起来,然后加载新任务的上下文到这些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,最后再跳转到程序计数器所指的新位置,运行新任务。

程序员必备接口测试调试工具:立即使用
Apipost = Postman + Swagger + Mock + Jmeter
Api设计、调试、文档、自动化测试工具
后端、前端、测试,同时在线协作,内容实时同步
本教程操作环境:linux7.3系统、Dell G3电脑。
1.什么是上下文?
Linux是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,它支持远大于CPU数量的任务同时运行,当然,这些任务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在同时运行,而是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内,将CPU轮流分配给他们,给用户造成很多任务同时运行的错觉。
在每个任务运行前, CPU 都需要知道任务从哪里加载,又从哪里开始运行。也就是说,需要系统事先给他设置好 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(Program Counter,PC)
综上所述,我们就有答案了
什么是上下文:
我们通常说的上下文又叫CPU上下文,是CPU运行任何任务前,必须依赖的环境,包括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
上下文切换:就是先把前一个任务的 CPU 上下文(也就是 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)保存起来,然后加载新任务的上下文到这些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,最后再跳转到程序计数器所指的新位置,运行新任务。
2.上下文切换详细介绍
根据CPU切换运行任务的不同,又可以分为进程上下文切换
、线程上下文切换
、中断上下文切换
我们先了解下面2个上下文切换涉及的知识点系统调用、进程运行态
进程的运行态:
Linux 按照特权等级,把进程的运行空间分为内核空间
和用户空间
。在这两种空间中运行的进程状态分别称为内核态
和用户态
。
在linux系统使用top命令查看cpu时,能看到user和system两项,对应的就是用户态和内核态占用的cpu资源
如上,我们的web服务是运行在用户态
下的,对文件的io没有权限,当需要读取文件时,就涉及到系统调用了
系统调用:
从用户态到内核态的转变,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完成。比如查看文件时,需要执行多次系统调用:open、read、write、close等。系统调用的过程如下:
把 CPU 寄存器里原来用户态的指令位置保存起来;
为了执行内核代码,CPU 寄存器需要更新为内核态指令的新位置,最后跳转到内核态运行内核任务;
系统调用结束后,CPU 寄存器需要恢复原来保存的用户态,然后再切换到用户空间,继续运行进程;
所以,一次系统调用的过程,其实是发生了两次 CPU 上下文切换。
进程上下文切换?
进程执行终止,它之前顺颂的CPU就会被释放出来,这时就从就绪队列中取出下一个等待时间片的进程;
当某个进程的时间片耗尽,它就会被系统挂起,切换到其他等待CPU的进程运行;
某个进程因为需要的系统资源比较大(比如内存不足),这时候该进程会被挂起,系统会调度其他进程执行;
当有优先级更高的进程(系统操作进程)需要时间片,为了保证优先级更高的进程能够执行,当前进程会被挂起;
如果当前进程中有sleep函数,他也会被挂起;
线程的上下文切换?
对操作系统来说,线程是最小的执行单元,进程是最小的资源管理单元。说白了,所谓内核中的任务调用,实际上的调度对象是线程;而进程只是给线程提供了虚拟内存、全局变量等资源。所以,对于现场和进程,我们可以这么理解:
综上,线程上下文切换有两种情况:
中断上下文切换?
中断处理会打断进程的正常调度和执行。在打断其他进程时,需要将进程当前的状态保存下来,中断结束后,进程仍然可以从原来的状态恢复运行。
中断上下文切换并不涉及到进程的用户态。所以,即便中断过程打断了一个正处在用户态的进程,也不需要保存和恢复这个进程的虚拟内存、全局变量等用户态资源。中断上下文,其实只包括内核态中断服务程序执行所必须的状态,包括 CPU 寄存器、内核堆栈、硬件中断参数等。
小结
根据Tsuna的测试报告,每次上下文切换都需要几十纳秒到数微妙的CPU时间,这个时间还是相当可观的。
不管是哪种场景导致的上下文切换,你都应该知道:
相关推荐:《Linux视频教程》
以上就是linux中的上下文是什么的详细内容,更多请关注模板之家(www.mb5.com.cn)其它相关文章!